1. | 中文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 首页->行业资讯

      铸造多瑙河畔的“金色名片”——记河北钢铁集团塞尔维亚公司管理团队-新华网

      发布时间 :2019/4/26 11:37:46

      新华社石家庄4月24日电   新华社记者王民 刘桃熊

      2016年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后 ,河北钢铁集团(以下简称“河钢”)先后选派宋嗣海 、赵军等9名管理和技术骨干人员 ,组成河北钢铁集团塞尔维亚公司管理团队 ,扎根异国他乡 。仅用两年多时间 ,就使一个连年亏损的百年钢厂重现活力 ,建设成为中塞合作的模范工厂 ,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建设样板工程 。

      宋嗣海永远忘不了2015年五一假期时接到的那通电话 。“中国和塞尔维亚两国政府都在积极推进河钢集团收购斯梅代雷沃钢厂的工作 ,集团决定把执行董事 、首席执行官的任务交给你 !”宋嗣海深知这项任务的重要意义 ,2016年1月 ,他依依不舍地辞别家人前往塞尔维亚 ,为正式收购做前期准备 。

      踏进斯梅代雷沃钢厂的大门 ,面对眼前的“烂摊子”他感到震惊 :生产装备是上世纪70年代的 ;管理处于真空状态 ;产品结构不优、档次不高……这没有动摇宋嗣海在多瑙河边二次创业的信心 。2016年4月18日 ,河钢集团与塞尔维亚政府签署了斯梅代雷沃钢厂收购协议 。  收购工作完成后 ,河钢唐山钢铁公司炼铁部部长赵军接到了派往塞尔维亚公司担任总经理的通知 。他着实放心不下年迈的父母 。然而 ,父亲大手一挥 :“让你去塞尔维亚 ,是组织对你的信任 ,是国家的大事 。我和你母亲身体硬朗着呢 ,你就放心地去吧 !”就这样 ,赵军从渤海之滨飞到了多瑙河畔 。

      魏东明担任河钢塞尔维亚公司首席运营官 。游走于锈迹斑驳的设备之间 ,他强烈意识到 ,不对这些老旧设备动“大手术” ,企业难以起死回生 。说干就干 ,仅仅用了半年时间,他就率领大家先后完成了对高炉炼铁技术设备 、炼钢转炉系统等关键部位的技术改造 ,并相继实施 。

      在签署收购协议后仅仅10天 ,宋嗣海意外地接到了母亲病逝的噩耗 。等他赶回万里之遥的家里时 ,母亲已经安葬 。因为河钢在塞尔维亚公司刚刚起步 ,作为首席执行官 ,许多事情需要他处理 ,宋嗣海在家里仅仅待了5天时间 ,强忍悲痛登上了返航的飞机 。

      宋嗣海回忆 ,那一段特别忙 ,只有到了深夜 ,才能稍稍静下心来 ,独自行走在多瑙河畔 ,寄托对母亲的怀念 。“如此重大的项目交到了我们团队手中 ,只能成功 ,不能失败 !”这是他在最困难 、最痛苦时 ,心中最强大的声音 。  静静流淌的多瑙河水 ,也承载着唐娟的思念 。唐娟是河钢塞尔维亚公司的财务总监 ,9人管理团队中唯一的“女将” 。自从丈夫患病离世后 ,她与女儿相依为命 。唐娟被调到塞尔维亚公司后 ,女儿便独自一人生活 。“妈 ,您在国外一定要按时吃饭 、按时睡觉 ,多多保重身体 。”女儿电话里的嘱托让她既欣慰 、又内疚 。

      河钢塞尔维亚公司管理团队坚持利益本地化 、用人本地化和文化本地化原则 ,与当地职工打成一片 ,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从管理团队到每个工人都拧成一股绳 ,企业5000多名员工团结得像一个大家庭 。

      一座钢厂 ,幸福了一座城市 。河钢收购斯梅代雷沃钢厂仅半年,就结束了连续7年亏损的历史 ;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7.4亿美元 ;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10.5亿美元 ,成为塞尔维亚第一大出口企业 。斯梅代雷沃市失业率由之前的18%降到了6% ,这座有10万余人的城市 ,有两万人的工作直接或间接与河钢塞尔维亚公司有关 。

      新时代的河钢人 ,以勇于开拓 、艰苦创业 、乐于奉献 、真诚合作的精神 ,在多瑙河畔铸造出耀眼的“金色名片” ,成为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先锋模范 。